您的位置:文山新闻网 >

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文山州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一)

我州边境县之一的富宁县,2022年八角产业产值达27亿余元,通过品质化、规模化、品牌化,八角正成为当地的富民大产业;曾经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极度贫困村——丘北县双龙营镇仙人洞村,通过“旅游+”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在全村年收入达4400万余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怎样让农民群众收入可持续、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新使命下、新征程中、新起点上,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州委、州政府的面前。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把五年过渡期作为守底线、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机遇期,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防返贫、强帮扶,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2022年,文山市东山乡合掌村石牛角村小组村民李有祥家门口多了张明白卡。

这张“文山州文山市帮扶对象明白卡(2022)”,清楚地标注了李有祥家的基本情况、收入结构、增收帮扶措施、增收帮扶联系人等,同时标注了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反映电话等信息。

“通过明白卡,可以让群众清清楚楚了解政策,明明白白享受实惠。”东山乡干部、李有祥的帮扶责任人刘佳佳介绍。

而在富宁县花甲乡,一个二维码成为困难群众的暖心码。农户可通过扫描家中张贴的二维码将致贫返贫问题及时申报、反映。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

我州制定印发了《文山州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和《文山州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细化实化措施抓执行,形成了线下、线上网格化常态化排查机制,以家庭为单位,重点监测收入和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状况等,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

近三年来,全州共组织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5次,实现防止返贫监测全覆盖。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州共有监测对象18577户72319人。根据返贫致贫风险,各乡(镇)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分别采取产业、就业、兜底保障、扶志扶智等措施,开展针对性的精准帮扶,目前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4118户56768人。

同时,织密政策网,制定并启动实施了《文山州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细化九个一批20项脱贫群众增收具体措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20年的1.14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53万元。

兴产业、促就业,脱贫群众增收可持续

不同的地形地貌如何进行合理规划,形态各异的农田怎样发展农业产业?全州各地因地制宜,立足当地独特的环境和气候,全力发展农业产业。

从西畴县三光片区放眼望去,曾经的石旮旯地上,猕猴桃种植规模已具,山间平畴如锦缎相连。

图为西畴县三光片区猕猴桃种植基地。【西畴县委宣传部提供】

2013年,西畴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以来,三光片区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封山育林1.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800亩。2016年,又引进农业开发龙头企业,实施深度产业开发。

“刚来时,在这里种猕猴桃难度不小。”文山浩弘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陈登贵指着身后的5000亩基地说,他们带着种苗和技术来到三光片区,耐心试种,选出最适宜的品种。5年多来,已经形成3大系列、10大品种,销路看好。经过5年培育,已有2400亩猕猴桃树进入了盛果期,2022年总产量达到600吨,三光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余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州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制定了《文山州关于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的实施方案》《文山州关于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的实施方案》,统筹更多财政衔接资金投入传统产业改造提质,整乡(镇)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研究制定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等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提升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以富宁八角为试点,在“334”利益联结基础上,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模式,推广产供销一体化等产业发展模式,让群众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让产业发展更可持续。近三年来,累计新增发放小额信贷13.11亿元,28356户脱贫户获贷款扶持。累计发放“富民贷”4.62亿元,获贷农户6679户。今年前3季度,全州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生产经营性纯收入1849.28元。

抓就业,稳增收。围绕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促增收“六个一批”,坚持州内、州外双向发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和“点对点、一站式”精准出行服务,同时通过拓展公益性岗位、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帮扶车间吸纳等多种渠道促进就地就业。近三年来,全州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20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8万人以上。

夯基础、补短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撕掉贫困标签,迈步新征程,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文山选择以“美丽”作答。

2021年和2022年,全州共建成21个示范乡镇、135个精品示范村、433个美丽村庄;完成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1个示范乡镇、15个精品村、101个美丽村庄的达标创建。2023年启动推进9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71个精品示范村和303个美丽村庄建设。

走进麻栗坡县天保镇黄瓜录村,干净整洁的进村入户路面,一栋栋颇具民族特色的小洋房依山而建,并排矗立,薄雾环绕的黄墙灰瓦色泽更显亮丽……在美丽乡村创建中,黄瓜录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夯实基础,从环境美到内涵美,从田园乡村里的乡愁诗意,到生态资源优势释放的发展红利,小山村变了样子,也让村民们的生活发生着改变。

天保镇黄瓜录村新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我州全力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全州累计完成883个村庄规划编制,自然村公厕改建完工239座,户厕改建完工39216座;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7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57.34%;镇区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97.87%,村庄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83.17%;动员群众自己动手建成美丽庭院2.5万个,建成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1.79万个;充分用好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及东西协作、定点帮扶、涉农整合资金,积极探索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创新,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助推农民富裕富足,2022年全州988个行政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及以上。

(苏宁)

热门文章